找到相关内容5268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儿童宗教性的训育

    主义。为人类大众作普遍救济的运动。故我们当在自他平等的原则上建立儿童宗教心理的圆满人格。也就是以释迦牟尼佛宗教思想为儿童训育的主体。  人格的完成乃是社会生活的要件,同时,也是人类本性的要求。儿童圆满人格构成的要素智,情,意的三种精神作用。在一般哲学理解思想可以助长儿童智解的人格一分,一般科学技能思想可以助长儿童意解人格的一分,一般仪式的宗教思想可以儿童情绪人情的一分,三者都有所偏不能够站在同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65764352.html
  • 《文殊智慧哲学精义》再阅读

    对于人文关怀的生命的关注,才使文殊智慧真正的对接了中国哲学的心性思维和西方哲学的知识进路。它关注的是人,关注的是精神,关注的是道德和主体意义上的人格的重构与建立。在这一点上,他不仅仅契合了中国佛教中...研读、体会,时间久了,自会有一种历史与道德的责任感从心而生。   关于文殊智慧哲学的体系,有很多的论,你会发现,“第一义谛”、“不二法门”尽管是理论上的,但是没有它们,“清凉人格”和“即世人生”...

    天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478748.html
  • 佛光山宗长心培法师为香港佛教学院学生开示

    利益〉教导学生:一)认识真理,明了人生;二)走出自我,开拓胸怀;三)培养人格,升华扩大;四)享受法乐,常行精进。学佛的最大利益,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理,明白人生的真相,生从何处来;明白生、老、病、死和烦恼的苦,透过持戒、修善,放下自我的妄想,走出自我,摒除无明的阻碍。学佛的过程也许辛苦,因为要从故有的我中放下分别,但开悟的人生,让我们人格升华,以平常我面对周遭环境,所谓‘心净则国土净’。一切众生皆可...

    【佚名】

    |开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10/09051518314.html
  • 随顺烦恼的过患——净空法师开示

    结果吃了大亏,造了罪业。而肯吃亏的人不吃亏,真的有福。跟着古人学,决定开智慧,决定得福报。如果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顺从恶人的教唆,就丧失人格人格是做人的资格,这一生死了之后,来生再不能得人身。人的...

    净空法师

    |烦恼|随喜|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2/09131920449.html
  • 智随法师答:怀疑极乐世界是否真实,怎么办?

    万物等。它们恐怕永远也无法相信,只有当有人能化身为蚂蚁,并与蚂蚁沟通,告诉它们有一个奇妙的人世间,有无穷无尽的宇宙,它们或许能信一点点。也只有当蚂蚁对他的‘人格’完全相信后才能完全相信他说的一切。释迦牟尼佛就是那个能与蚂蚁沟通的‘人’。他的人格不值得我们信赖吗?   极乐世界如此之好,很多人却不愿意去,不愿意来念佛,就是因为众生不知不信,或者未遇到...

    智随法师

    智随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1/15130834635.html
  • 佛法大意

    丧失理智,从而做出违反道德、败坏人格的事情。佛制定这条戒时,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信徒受了前面四条戒,由于当时还没有制不饮酒戒,他就喝了酒,结果失去理智,从偷人家的东西开始,一连串地犯了他所持的四条戒。为此,佛制这条戒,要求信徒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醒理智,使自己的人格日益完美起来。   二、学习佛法以净化心灵——定学   有不少人认为,念佛是迷信的活动,参禅是神秘的活动。我...

    净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2139527.html
  • 皈依佛

    “无所不能”的神力,“无所不能”是违背佛陀教义的俗见。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所以能带给弟子们无尽的怀念,只是意味著他的人格达到完善的境地,使人乐于亲近学习,麻木无情的冷漠或孤芳自赏的严峻,在他身上没有一丝一毫。  皈依佛,是以实现觉者的完善人格,做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而念念不忘,时时努力,改善自己的贪、嗔、痴等人格的瑕疵,而不是把皈依佛当作投靠一个保佑自己万事如意、赐福免难的保护神。然而,为什么无贪、无嗔...

    释显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3352812.html
  • 中国茶道是美的哲学么

    高度广泛地影响茶人,特别是知识分子茶人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以及人格的形成。   “天人合一,物我玄会”是中国茶道美学的哲学基础;这一理念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亲切和谐,物我相互引发,相互融通、最终达到“思与境偕,情与景冥”,这些极富有人情味的精神联系。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比德理论是中国茶道美学的人学基础,它是孔子提出的,实际上是茶人对自我人格的一种欣赏。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514474386.html
  • 问:佛教思想如何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

    佛教是适应救度一切人的智慧方便大法。把它理解为某一种或几种陈旧的教条模式都是错误的。佛教是一种摧人积极向上,追求完满的思想和人格品德的精神动力,是驱散心智愚暗,点燃智慧明灯的火炬。皈依佛教,...虚空的人格品德;学佛就是学佛做人,学习佛菩萨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思想品德,阅读佛经不能光念不做,要按佛经中指示的方法积德行善,学一点,做一点,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学佛中学习佛的慈悲心是最主要的。佛祖曾在...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7/16135186474.html
  • 道德系统中的德性

    或德目,它所表征的,同时是整个的人。德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作为存在的具体形态,德性又展现为同一道德主体的相关规定。德性的这种统一性往往以人格为其存在形态。相对于内涵各异的德目,人格更多地从整体上表现了人的存在特征。就个体而言,人格的高尚或卑劣通常是衡量其道德境界的综合尺度。此所谓人格,不同于某一方面的品格,而是人的整个存在的精神体现;以人格为形式,德性统摄、制约着人的日常存在。而从本源...

    杨国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3791874.html